车主故事 -一人一车一座城-守护武汉60天

发布时间:2020.04.11

三月春暖。江城武汉,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生气。

武汉医护人员服务车队的志愿司机喻巅,也终于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整个2月几乎没怎么在家呆过,现在终于可以多些时间给家里买菜做饭了。”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在武汉定居7年的喻巅,当天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车队,开着他的白色飞度车,两个月间走遍武汉大街小巷,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接送服务,成为他们往返家与“战场”之间的“摆渡人”。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之中!”为这样一个信念,喻巅跟他的车友们,每天早出晚归,牺牲与家人相依相守的时间,不惧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为医护人员解决通勤难题、帮助他们采集生活用品,为抗疫一线输送应急救援物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用一颗赤诚心,守护一方人。

喻巅与他的车

01武汉紧急关头,一定要使上力!

1月23日,年二九,武汉宣布封城。

一纸信息,让一个月来深陷疫情阴影的武汉市民感到更加不安。预感事态严重,喻巅坐不住了——“很多配套设施都还没有出来,封城切断后路,肯定有需要支持的地方。”

“最初就是一腔热血,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感性成分有70%。如果在这种关头一点力也使不上,心里会很憋屈,以后也会后悔。”当天微博搜索志愿者招募信息,最终加入了民间组织的武汉医生出行互助群,开启“摆渡者”的征程。

喻巅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年三十晚上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回家。在此之前,由于“封城”带来的交通不便,这名护士深夜或凌晨下班,至少需要骑自行车7公里才能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半,喻巅又匆匆出门,奔赴两地,接两名武汉亚心总医院的护士上班。“最开始她们都不相信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做到了。”

他在当天的抗疫日记上写下了他所了解到的亚心总医院的情况:

“一线医务人员基本上没有回去休息过,身体心理已经达到极限状态,城内交通管制,没有公共交通,路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的身影,有些医生朋友下班需要自己骑个把小时的共享单车回家,很是心寒,很多医护人员都无法完成出行。”

医护人员的艰难处境,让喻巅深受触动,也更加卯足劲倾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服务。

那段时间,喻巅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11点甚至凌晨两点才能回家。来来往往开车接送医护人员,一天下来脚都在发抖,“已经记不清每天接送了多少人”。

近两个月里,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广汽本田飞度,记录下他每天超过150公里、累计超过6000公里的行车里程,见证他在武汉市区各个医院与小区间往来穿梭的身影。

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喻巅仍因每天能够用来工作的时间太过有限而难过。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车上同时不能超过三个人,单程接送数量有限,而每天需要接送的医护人员数量依然庞大。

“我恨不得自己有辆公交车或者大巴车,可以接送更多的医护人员。”喻巅说。

02从自制消毒喷壶到全副武装

封城之下的武汉,医用防护物资已十分紧缺,想要找到完备的防护用品几无可能。而志愿司机们每天均需要与一线医护人员密切接触,防护物品是最不可缺的防线。

除了需要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之外,司机们还需要自备车内消毒用品。

“家里有之前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也有几瓶84消毒液,可以自己配两瓶消毒液。”

然而,出乎喻巅的意料,在防护物资的紧缺之下,一时之间喷壶也很难买到。

为了能够尽快上岗,喻巅改装了家里的两瓶厨房清洁剂的喷壶。将瓶子清洗干净之后,换上自己按比例调配的84消毒液。带着两罐自己DIY的消毒液,就这么出发了。

“最开始的接送,都只是戴着口罩,没有手套也没有防护服,几乎是‘裸奔’。”

喻巅十分小心翼翼,每一趟接送都反复做好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每接送完一批乘客,就要给自己的飞度车喷洒消毒液,通风15分钟之后,才能接送下一批乘客。

“我自己其实并不怎么担心被感染,一是身体素质比较好,二是比较小心谨慎。”

直至2月2日,加入武汉一家出行企业组织的车队后,喻巅才第一次穿上专业防护服。

“之前看到过别人穿防护服,很羡慕。第一次穿上带拉链的防护服,真的很开心,有了装备感觉就是不一样!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机关枪,真正能够上场战斗了。”在喻巅的一张穿着防护服的照片上,车友们给他加上了“勇士出征、使命必达”的字样。03战士与摆渡人结下革命情谊

“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武汉有这么多医院、这么多医护人员。”每日奔走在武汉市的各家医院,接送不同的医生护士,让喻巅对武汉医务人员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

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死神生死竞速。

元宵节大夜班之后,喻巅送汉阳医院的一位年轻护士回家。从除夕夜到元宵节,这位护士一直坚守在一线,未曾回过家。出乎喻巅的意料的是,到达目的地后,护士只是在家门口换下了家人提前准备好的一身衣服,家门都未进,就原车赶回医院值班。

“我们接送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是20来岁,这么年轻的孩子,刚毕业就碰到这么大的事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压力、心理压力,却表现出异常的沉稳和冷静。在这种关头下,他们都能做到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喻巅说起这些,忍不住有些哽咽。

疲惫,是疫情初期,每一位下班的医护人员最普遍的状态,让喻巅既心疼又敬佩。

“这次突发事件对他们的身心冲击很大,他们每天都在一线面对伤亡。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在这种时候,即使是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压力。”

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好好休息、放松心情,喻巅大多会选择跟乘客聊一些生活琐事。

白衣天使们的善良,也常常让喻巅感动不已——如果是清晨的接送,乘客会给他带上一份小面包跟酸奶当早餐;了解到他防护用品不足,有医生把自己家里的口罩带给他……

由于武汉封城期间,对跨区交通实行严格管理,志愿司机的跨区通行也受到一定限制。2月2日傍晚,喻巅送一名医生从武汉百佳妇产医院到黄陂区人民医院,一路上遇到三次通行证检查。“同行的医生有,去程没有问题。但是回程我一个人,没有通行证。”

就在喻巅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医生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到黄陂区人民医院,把他送回市区。“他担心我没有通行证回不了市区,匆匆在家里拿完行李就来找我。在回程的高速路口上,遇到民兵盘查,医生的证件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喻巅说。

除了通勤,喻巅跟他的车友们也接下了为医护人员当“保姆”的需求。由于长期在一线,很多医护人员没有办法照顾家庭,家里需要买菜、买药时,也会向群里的司机求助。

“医护人员是抗疫一线的战士,我们就是他们从医院到家里摆渡的船只。大家在这段时间已经结下了革命友谊。只要他们开口,我就有义务去帮他们完成。”喻巅说道。

这座城市里萍水相逢的人,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携手共渡一段有爱、温情的时光。

巅及其队友们深夜输送物资

04父子二人的抗疫默契

随着3月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方支援武汉的资源越来越充裕,医务人员的通勤需求也逐步缓解,忙碌了两个月的喻巅也开始将生活重心转向家庭,照顾家人。

“我的厨艺在我们家算比较优秀,过年前我爸妈让我搬回来给他们做做饭,没想到遇上这件事,一呆就呆了这么久。整个2月几乎都在外面,也没有照顾到家里人。”

而看到喻巅平安回家,喻巅父母心中的大石,也终于平稳落地。

在疫情初期,在明确知道接送医护人员这件事有巨大风险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父母担心,喻巅选择向家人隐瞒。“父母亲年纪大了,他们对疫情的了解有限,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只能选择不告诉他们。他们只知道我每天出门,但是并不知道我出去做什么。”

为了避免将疫情的风险带给家里人,喻巅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前,自己先在门口做好消毒才进家门,进门后把外套放在阳台通风,他就回到房间里闭门不出,一日三餐吃饭都自己解决,与父母错开,“尽量减少跟他们在家里接触、交流的时间”。

然而,喻巅车上贴着的志愿者车贴,还是被父亲看到了。而彼时,喻巅和他的车友们支援武汉抗疫,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接送的事迹,也被央视等媒体广泛报道。

喻巅这才跟父母坦白,过去这段时间自己一直都与车友们一起接送医护人员。

出乎喻巅的意料,父亲并没有表达过多的担忧,只是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际上,作为小区的保洁员,喻巅的父亲在疫情期间也一直在一线,参与着服务小区保洁和消毒防疫工作。父子二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武汉抗疫一线,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喻巅表示,疫情爆发至今,二老健康无恙,是最让他安心的事情。

05聚众人火把,可逾越寒冬

“每当凛冬将至,总有人高举火把,点一片光明。所以相信人间值得,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3月7日,喻巅在他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当天,喻巅从志愿者物资点收到了“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行动特别奖章”,为自己这一段志愿者司机的时光,留下了一个重要的纪念。

这场疫情,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段沉重的记忆。

武汉处境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喻巅几乎不敢看新闻。“不管是什么样的消息,心底里都会感到难受。”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喻巅心中的苦涩与愤懑难以自已。

但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无畏无悔、不眠不休地为武汉奋战,看到志愿者同伴们不图名利、不计回报地为抗疫输送力量,让喻巅感受到这座城的温情与希望。

“能够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成为一名志愿者,能够帮助到人,我觉得这就值了,人生有丰富的价值。以后如果有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可以很自豪地跟他们分享这一段经历。”

“一块奖章,也希望能让更多人记得,在武汉危难之际,有这么一群普通人挺身而出、为大家服务,他们不仅竭尽全力护住家人朋友,也守住武汉这座城市。”喻巅说。


上一篇:广汽本田区域联合团购会火热报名中!

下一篇:本田第十代雅阁 又一代神车

Copyright © 2016 安徽汽贸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1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