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锂电池 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发布时间:2019.11.13

你能想象如果我们的世界

没有了“锂电池”会变成什么样吗?

出门在外,手中的手机就像板砖一样笨重

笔记本电脑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大街上也不会有这么多新能源汽车

其实锂电池早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而在不久前,锂电池也得到了权威认可

10月9日,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

因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

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三人

锂电池曲折的“前半生”

锂电池是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

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它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流动进行充放电

具备安全性高、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性

但如今风光无限的锂电池也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惠廷厄姆

与锂元素“一见钟情”

他使用硫化钛金属锂制成了首个锂离子电池

就此“锂”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式C位出道

不过由于金属锂实在是太过活跃

惠廷厄姆的锂电池1.0并不安全

后来美国固体物理学家古迪纳夫接过了接力棒

他将研究重心放在电池正极上,改进了电池配方后

带着他的全新产品锂电池Pro惊艳了世界

(锂离子储存于阴极二硫化钛材料的间隙中,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阳极的锂流入阴极的二硫化钛中;电池充电时,锂离子则反向移动)

末棒选手是来自日本的化学家吉野彰

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

最终他发现锂离子才是那个“乖宝宝”

锂电池Pro Plus也就此“破壳而出”

*金属锂电池和干电池一样是一次性电池,而吉野彰研发出的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循环电池。)

三位科学家最终凭借不断接力,迭代升级

通过一块小小的锂电池为我们带来了一个

“可充电的世界”

锂电池的美好未来

经过不断更新换代

用自身实力劝退了众多“高污染”对手

锂电池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派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默默“支持”着我们

1生活不能少了“锂”

锂电池作为电池界的“网红”

它早已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不管是冬夜中为你照亮道路的路灯

还是能够“救你一命”的移动电源

锂电池都在默默的为你提供着帮助

2“锂”让手机变轻薄

出行、消费、查地图、社交、拍照......

被称为人体新器官的手机重要性不必多说

但是如果手机没有了锂电池的“鼎力支持”

还在使用早期的镍镉电池

手机机身的一半重量都很有可能被电池所占据

你的手机就可能会变成这个样子

同时续航也会成为每个成年人崩溃的导火索

充电两小时,续航五分钟不再是调侃

不得不说,离开了锂电池的手机

就是这么不堪重用,且不便

3“锂”加速电动汽车发展

除了手机、笔记本电脑这类电子产品之外

锂电池还推动了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

经过优化调整后的锂电池

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超乎想象的动力

让你在起步瞬间即享速度与激情

(*VE-1搭载的高密度三元锂离子电池)

而广汽本田一直在新能源市场稳步前行

并利用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开发出了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EV动力系统

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正如三位诺奖得主对科研、对事业的执着

广汽本田也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不断在混动、EV等动力系统中尝试突破

竭尽全力提供更多超越顾客期待的产品


上一篇:发动机也能戴“口罩” 空气滤清器的养护知识你知道吗

下一篇:日历壁纸丨十一月与VE-1一起尽情撒欢

Copyright © 2016 安徽汽贸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1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