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油耗3.23L 第14代轩逸打了混动的脸?

发布时间:2019.10.11

当一辆混动、一辆燃油车摆在你面前,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选择,你会买谁?隔壁老张的答案是燃油车,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名字,他说是轩逸。


当年怀抱着环保节约理念买车的隔壁老张,一年后幡然醒悟,实际上,他的雷凌双擎要在十年后,才能收回曾经多付出的3万元钱。因为,朋友的轩逸,比他的4.5L平均油耗,也仅仅是多出了1.5L左右而已。即便如此,这一油耗,也被14代轩逸的到来再次打破。



对于紧凑级家轿而言,燃油经济性是衡量一辆车是否值得购买的最核心要素之一,而常年占据家轿销量前三强的轩逸、朗逸和卡罗拉,虽各具特色,但要说对消费者需求拿捏最准确的,却非轩逸莫属。它总能洞悉市场的最核心变化,不断加以精进。比如轩逸已经举办了五届的“逸行千里”节油比赛。从2015年的“一箱油闯三国”、2016年的“一箱油穿越远东”、2017年的“一箱油纵贯北大荒”到2018年的“归来·此处是吾乡”,成为轩逸系列车型低油耗的最形象表达。



而9月22日,第五届节油赛挑战再次升级,在为期四天的“逸行千里·幸福海岸线”节油赛渤海段的海边公路自驾中,于真实用车场景及路况下,挑战市场主流双擎产品最低油耗,那么,结果如何?


节油赛路线:丹东、大连、烟台、海阳、青岛

驾驶车辆:第14代轩逸

此次比赛从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出发,途经大连、烟台、海阳,最终抵达山东青岛,整个线路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行程长,时间短,从丹东到青岛的跨越,直线距离807公里,而实际行驶里程要更长一些。另外,途经的路况也比较复杂,要经过山路、城市道路、国道、高速路,而日产为了还原家庭的实际用车场景,还加入了一些拥堵路段。



第一天的行程,从位于鸭绿江江畔的虎山长城出发向大连方向行进。坐进驾驶舱,我们两个1米8的男生一组,轩逸的正副驾驶空间并不显局促。14代轩逸1815mm的车身宽度,在同级中是非常出色的。相比较上一代车型,向运动化精进的14代轩逸,虽然还是移动大沙发的坐感,但支撑性要更硬朗一些,贴合度和柔软度恰到好处。中控的设计更加精致,储物空间设计到位,比如正副驾驶的中间位置,除了档杆,还增加了一侧杯架。另外,后排座椅,同样设置了中间扶手,脚底部没有明显的凸起不平。



轻踩油门启动,车子响应灵敏,只一脚油门就大概可以感知到,这是一辆好开的车。老款轩逸的动力系统,给人最大的印象是省油和平顺,但新一代轩逸,驾驶起来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无论从动力响应还是整体的调教风格来看,都更加偏向运动和灵敏。当然,这要归功于其搭载的全新第三代HR16智能发动机,在很多技术上进行了优化。



说到这套HR16系列发动机,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日常家族的明星,其在新骐达、蓝鸟和轩逸经典等多款车型上搭载过,装车量已经超过了600万辆。其可靠性毋庸置疑,而今发展到第三代,在第一二代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动力性和扭矩,且降低了油耗。日产也以技术,打破了很多车企的三缸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展路径,保持了优越的平顺性和车内静谧性。



在第一天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些红绿灯较多的路段,我们开启了智能ECO模式和ISS智能自动启停系统,虽然开启智能ECO模式的第14代轩逸,提速会稍微慢一些,但并不影响在拥挤路段的行驶品质。其次,在红绿灯较多的路段,使用ISS智能自动启停系统,也会尽量减少怠速过程中的燃油损坏。

一天下来,在比较多的城市路段,我们最终开出了3.4L百公里的综合油耗,排名第五位。


如果说第一天是热身赛,熟悉车的过程。那么进入第二天,才是真正进入了考验。就在大家纷纷突破官方百公里综合油耗,信心十足时,进入山东,路况变成了以国道和环岛路段为主,而且经常会经历爬坡等路段,环岛路海风也较大,这些都对油耗是个挑战,能否保持住之前的记录,大家开始心里没底。



此时,第14代轩逸装配的同级独有主动进气隔栅发挥了一定作用,其可根据不同工况主动开启或关闭进气隔栅,帮助发动机快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实时降低车辆行驶风阻,虽然不会让你感受到行驶的显著区别,但这个小功能还是优化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而在行驶到国道时,颠簸路面并不少见,这时,14代轩逸的底盘表现就凸显出来,跟老款相比,新款的前悬架从半框升级成了全框结构,后悬架虽然采用扭力梁结构,但是刚性相比上代车型有了大幅提升。因此在颠簸路面时,14代轩逸驾乘的质感依然很高级,且能过滤掉一些细碎的震动,有时减震带来不及刹车时,也不会有明显的“哐当”的那种很直接的板车感觉,而是细腻柔性。



在大量的山路和弯道上,14代轩逸的IDM智能公路稳行系统,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会根据路况聪明地对车辆进行轻微的加速或制动控制,用相应动作产生的“点头”或者“抬头”效应,让紧凑级的车开出了中级车的平稳感觉。



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第14代轩逸的胎噪和行驶噪音处理比较到位,一路上,边欣赏着渤海秀丽的海岸线,一边听着歌,虽然是一场艰苦的比赛,心情依然被窗外的景色渲染的无比美丽。



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们途经23公里城市拥堵路段、41个红绿灯,52公里高速路段、挑战了史上最复杂行车路线,实测最低油耗仅百公里4.4L,打平混动竞品!


接下来的两天,车队陆续经过了乳山、海阳,最终抵达青岛,最终,B3组以“一箱油续航1350km,油耗3.23L/100km”的成绩获得渤海段的比赛冠军,成功打破了第四季“续航1050km,油耗3.6L/100km”的记录,再一次刷新了第14代轩逸的燃油经济性新高度。



从第一季的4.4L,到第二季的4.46L,再到如今的3.23L,可以说,每一个惊艳的比赛数据背后,是日产技术上百分一百的打磨与投入,这一数字也堪称燃油动力系统上的“里程碑”。


那么,从4向3的跃进,究竟又有哪些黑科技的支撑?我们把这样的疑问,抛给了日产的工程设计师。同样是HR16发动机,第三代与前两代的技术变革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就是镜面缸孔熔射技术的加入。它取消了传统的铸铁缸套,取而代之的是仅有0.2毫米厚的合金熔射膜。大大提升了导热性和冷却性,将压缩比提高至10.8:1,同时也在轻量化上进一步改进。

再者e-VTC智能电动联系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也就是加入了一个电动马达,这样较之之前的油压系统反应更为迅速,稳定性也更高。降低了泵气损失,进排气道的阻力会有所减少,发动机效率也就相应减少。



黑科技三是TCV智能扰流控制技术,它是对燃烧室内的气流进行控制,让燃烧更加充分彻底,达到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目标。再有就是EGR冷却循环再燃烧系统,它可以更加精细的控制废气,降低最高延烧温度,控制NOx的产生并减少爆震,在实现了国六B排放标准的同时,使得燃烧更为彻底。


实际上,这也仅仅是14代轩逸低油耗表现中,动力性优化的一方面,而其0.26cd的超低风阻系数,主动进气格栅、车身轻量化、IDM集成动态控制系统的应有等等,才是最终由量变达成质变的过程。


写在最后

我们能做第一吗?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是横亘于每款经典车型换代过程中,需要不断追寻的问题。在时间的进化里,从无到有易,从有到更好、到持续创新却并非易事。当与14代轩逸四天的亲密接触下来,我实际上由衷的对这样一款产品心存敬意,它一直向最好的自己进化,并且做到了!


上一篇:我服了!轩逸一箱油真能跑1000多公里

下一篇:包河伟盛行天籁欢迎到店试驾现优惠21000元

Copyright © 2016 安徽汽贸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10301号